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
一、大家下午好,我是展晓凯,欢迎来到风筝之都潍坊,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来自潍坊学院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在在北京博彦科技实习,我参加了第七和第八两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身兼队长职务,我们团队分别获得了手机游戏一等奖和基于webservice的3G掌上应用一等奖特等奖提名奖。在这里请不要只知道我是展晓凯,也希望大家可以记住我们团队中他们每一位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周桂鑫、段发、郎勇、梁国锋、魏晓红。感谢两年来各位老师和领导对于我们努力的支持与肯定,请允许我代表潍坊学院全体同学欢迎大赛组委会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
二、然后,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和大赛:
第一个方面是我对大赛的认识
第二个方面是学校对我们参赛人员的帮助
第三个方面是大赛对山东大学生的意义
第四个方面是我对大赛的建议
三、首先是第一个方面:我对大赛的认识: 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已经经历了八个春秋,八年来,大赛始终坚持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宗旨,不断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并为国家输送了一个个IT精英。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每一个人都会成长,而在不同阶段看待同一个事物的观点是不同的,到不是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哪一个观点是错误的,但这一些认识都会是积极向上的,在这里我想从第一次参加大赛到现在每一个阶段都介绍一下:第一次参加大赛是我大二的时候,那个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入门级别都不算,感觉大赛是那么的神秘,深不可测,只能说那时候把大赛看作是一个平台,可以为山东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各自看到差距。参加过一次大赛之后我感觉到大赛对我们自学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让我认识到了我自己的方向,我要成为一个应用开发人员,参加第二次大赛让我认识到(也是至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团队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团队在我们学校是唯一一支参加过两次软件设计带赛并且还是原版人马的团队。我想我们第二次参加软件设计大赛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解决方案而是我们的团队。现在我对软件设计带赛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接触到了企业,知道了大赛命题组的辛苦,每一年大赛的课题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像iphone开发、android开发、3G等等,我想说的是这一些技术不是在炒作概念而是企业中需求这样的人才,我认为大赛已经非常的成熟、完善。
四、学校对我们的帮助:从硬件角度来讲,学校为我们提供免费的宿舍和免费的机房这给我们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而更重要的是从软件角度来讲:我们学校为我们配备了指导老师,可能指导老师对一些新技术不是十分的了解,但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对整个软件的实用性、软件的整体结构都会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我想没有这一些指导老师的帮助,我们的作品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一个程度,还有一点是学校还多次组织参加过大赛的学生讲述公开课,因为总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未免会有所烦腻,而换个思维角度让学生讲学生听,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斗志。
五、大赛对山东大学生的影响:有一句话是说齐鲁软件设计带赛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山东大学生,这句话并不是空话,我对这句话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的,因为就在我们公司,就在我的工位旁边是06年参加过软件设计带赛的一个学长,我们无意中谈起软件设计大赛,都感慨良多。参赛经历,可以让大学生们不断的成长,在专业领域,不但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学会了不少前沿技术,同时,让由被动的听课,变为了主动的学习,使得在后面的学习中自己不断的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学习更前沿的计算机技术,而这,在后面的实习、工作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想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队员之间的合作,不懈的努力与拼搏,团队的分工与管理,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可以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只是知识的比拼,更是技术,能力和意志的综合较量。去年软件设计大赛巡回报告会中我认识了两位同学一个叫刘维玉一个叫王自开他俩都是很优秀的,刘维玉现在从事iphone开发,因为未来手机肯定是一个趋势,iphone也将会是一大分支,他有了自己的方向,王自开毕了业要去日本,虽然日本有海啸又有地震好像还有核辐射。这一些与他们本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与大赛也是分不开的
六、我对大赛的建议:对于大赛我本来无话可说,因为我觉得它是完美的(我这里所说的完美并不是他生下来就是完美的),而是因为他在每一年都在进步,都在完善自己。从一个简单的手机五子棋游戏到全省的比赛到引进企业命题模式到南京邮电大学也进入到我们的圈子里,这的确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过来的。但是我还是有几点自己的想法需要表露:第一点是关于和企业的对接:是的如果留意今年我们大赛的网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才招聘信息会在大赛的网站上挂出来,但是这一点真正起的作用有多大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觉得大赛可以以企业命题模式为牵引实现人才的定制方向战略,让学生可以专注于某一个有前景的方向比如说java EE企业级应用程序的设计、比如说iphone或者android开发手机应用、比如说动漫创作等等等。我想这一点是比较有前景的;第二点是关于团队:我想大赛应该对于我们的团队给出奖励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知道google公司,他们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员工提供优良的环境,他们的团队只要组建起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化的,但是对于国内软件形式来讲这一点是不可能做到的,假设A在公司中干了2年,公司宁可花更高薪水去聘请一个能力和技术水平不如A的人也不会给A张太多的薪水,这就引起了一句话,要想涨薪水就得不断的跳槽,而一跳槽我们刚一块过了磨合期的团队就没有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希望大赛在这一方面可以出台一些措施。虽然现在我们团队的几个人有人去了上海工作有人在北京工作有人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但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清楚有朝一日我们肯定会想在大赛中一样再起风云。
关于大赛的未来,我们内心充满了希望,我们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大赛宣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最后,祝愿第九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圆满成功,祝愿大赛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