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5日的大赛暑期训练营为参赛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关键的时候,为大家拨开疑惑,理清以后的思路。
此次在烟台职业学院举办的暑期训练营为大家安排了命题负责老师辅导,外语组的授课、企业家讲座和篮球赛、参观游览等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记者,我们在这五天之中与营员一起生活,一起上课,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了解了暑期训练营之于参赛学生的意义、在大赛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在交流中寻找差距、突破自我
暑期训练营结束了大家闭门造车的状况,在对赛题有了一定自己想法的基础上,通过与命题老师交流、与其他营员的切磋,从而使自己对于赛题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1.同命题负责老师的交流
大赛设置了论坛为参赛学生提供与命题负责老师交流的途径,但是论坛的时间滞后、即时反馈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参赛学生的疑问的不到解答。而暑期训练营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集中了部分参赛学生和命题老师,使之可以面对面交流,充分理解命题老师的要求,从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软件组的同学在进行统一授课之后,分组到各个机房就各自命题进行讨论。听完老师对于命题的阐释之后,有的同学发现自己对于命题的理解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颠覆了自己的想法。而在这个即将进入八月的关键时候,对于命题的深入、准确的理解很可能是同学们保证自己的作品不偏题跑题的最后的机会。
对命题理解的大的方向在训练营中得到了老师的纠正,更多的是询问设计当中的细微环节。儿童教育软件组的一位参赛同学在确定目标消费者的问题上遇到疑惑——儿童教育软件到底是要博得家长的欢心还是要赢取孩子的喜爱呢?命题老师杨磊的解答是:兼顾家长和孩子双方的需求——尽管这很难——但是这就是大赛对参赛作品的要求,是学生需要突破的地方。对于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展现欲望使得很多软件作品技术纯熟但是缺乏商业价值,通过与命题老师的交流,发现弱点、改进弱点,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自明。
2.参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本次大赛参赛学生来自全省几十所高校,之前参赛学生的交流大多仅限于各自学校,难免视野狭窄,暑期训练营就是打通了这种局限。
别的团队如何进行大赛的前期?如何切入赛题?团队成员之间又是如何分工优化?而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方的同学,也通过几天的交往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进行隐性传播。在交流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这是大赛作为一个平台所起到的融汇各方思想,交流不同异见的意义所在。
大专院校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在少数,而本科和专科之间的差异在学生们的心理中普遍存在。大赛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平等的竞争机会,但很多专科同学还是心存自卑,认为自己不如本科生实力强。但是在训练营中,很多本科学生却极大的看到了自己的劣势。正如大赛信息系统命题的一位聊城大学的同学说的,相对于本科太强的理论性来说,他发现专科、高职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强。自己还没有掌握“框架”技术,但他们已经可以熟练运用了。英语组的一位来自山东财政学院的女生也对专科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赞叹不已。
训练营把两方学生汇聚在一起,从小处来说可以吸收彼此的长处,从大的方面来讲,有利于认清整个社会的人才状况,对以后的就业的形势有所认识。
短短几天的相处,很多营员都成为了朋友,有的宿舍的女孩集体摆出搞怪的造型让我们拍照。真诚和尊重,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原本大家对于大赛生硬的、严格的印象也在训练营中变得生动和有活力。
二.在与企业家对话中完善人格、规划人生
大赛暑期训练营的一大亮点就是同学们可以直接与企业家进行对话。
20日的开营仪式之后就安排了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群、NEC总经理木田桥龙、我招我聘总经理韩烽的讲座。在接下来几天中也安排了木田培训学校校长木田桥丽和清华紫光的老师张洪岩同学生的对话。
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技术的进步和学习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完善人格,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认清社会的形势。企业家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可贵的启迪。
当张洪岩老师讲述留法期间的当选多年以来第一位华人学生会主席的经历时,很多营员都眼神闪亮,张老师幽默的言辞、谦卑的态度以及永远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好的通过讲座传达给同学。
在命题老师的讲解之后,一部分同学发现原先的想法完全错误,从而感到没有信心完成赛题。有一位同学甚至用“绝望”来形容过自己的心情。而正是这些讲座使他重新拾起信心,懂得追寻、坚持、不离不弃——这本身就比完成赛题更为重要。
三.志愿者的爱心奠定了训练营的坚实基础
在沿海城市烟台举办的本次训练营,只收取每个学生150元,正如一位老师说的,我们是在赔钱办训练营。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训练营这一难得的形式中来,大赛组委会坚持多年不增加费用。
大赛的辅导老师、专家、服务人员都是志愿者,所以徐萌教授称大赛训练营是用爱心铺垫起来的。各位命题老师利用自己的时间不收取费用来为同学们辅导,有的老师平时每个小时的讲课费是1000元,也无偿地为大赛服务。烟台职业学院的志愿者自七月初放假之后就一直在学校准备训练营同学的到来,训练营期间他们担负起了几乎所有的服务工作。单单说细节方面,每晚为每个宿舍的营员点蚊香,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开门,如此种种,都令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很久。
这种工作人员全部作为志愿者参与大赛的形式,一方面用最节省经费的方式为参赛学生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另一方面每个参与大赛的老师、学生无偿的付出也构筑了大赛的核心精神——激情和力量。对于志愿者来说,“无偿”并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付出本身就已经是收获,我们从中得到的快乐让人真正感受到大赛是每个人的大赛,我们的付出构成了她的血肉,我们都不能够割舍。也正是这种浓厚的人情味使得软件及外语大赛可以坚持着一届届做下来,一点点壮大。
四.暑期训练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暑期训练营从第三届开始举办,每一年都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本次训练营即将结束的时候,组委会也邀请营员给训练营提一些意见,很多意见都很宝贵很有价值。
1.虽然组委会定制了很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到位。组长点名总是出现问题,有提前离营不报告的现象。
2.软件组老师离营太早,有一些疑问的不到解决。整个过程是前松后紧。外语组的课程安排比较紧
3.网络通讯和餐饮条件需要改进。
4.大赛网站建设还需要改进,以便同学们可以及时清晰地获取信息。
5.增加团队医疗。
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暑期训练营在一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但是这些不足也就是今后改进的目标。于水主任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会中和蔼谦卑的态度,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耐心向同学解释,这些也都表现了大赛虚心进取的姿态,这也是大赛越走越远的原因吧。
看到烟台的海,我就想也许海纳百川的气质也就是我们训练营的气质,融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老师、企业家,发起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把一切困难都当成成长的动力,从而为参赛学生提供最好的辅导。正如大海,会把每一颗沙粒冲洗成澄澈的蓝,永远保持最原始的动力和激情。
在提到训练营时徐萌教授说的:“训练营不仅可以提高硬实力,还可以加强软实力。把握好这个机会,它会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