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徐萌
2008年1月11日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开会,会上科协给我颁发了“济南市学会终生成就奖”。会上主持人宣读了奖励的决定,山东省科协副主席林兆谦和济南科协主席商敬工从主席台上走下来,把证书和奖杯递给我,我捧着这个奖杯,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我完全没有想到我能得到这个奖励,后来才知道为发这奖项,科协在常委会上专门研究过,这是济南市科协第一次颁发这种奖项,而且这次获奖者,只有我一个人。
得到这个奖后,我思绪万千,以前在工作中也曾经获得的许多奖励,但这个奖励和所有那些奖励都不同,因为这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而得的,也是我在退休十多年之后在72岁时,由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给我的,这是对我过去几年曾做的一些社会工作一个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它引起一系列的回忆。
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们国家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使人们摆脱了长期封闭状态,以新的精神状态和视觉去观察世界。这之前美国科学家首先在大规模集成芯片上做成了“微处理机”(71年),这事件在世界上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动,紧接着到了八十年代,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PC出现,并很快大量进入社会,迅速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信息革命”,由此而产生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也影响到我们国内,我当时在山东大学电子系任教,在这个浪潮驱动下,开始学习计算机,并首先在系里开设了“微处理机及其应用”的课程,也尝试利用微处理机搞些应用课题。到1983年中央领导有个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关心信息化革命的到来,当时济南市科协李柱权副主席找到我,提出在济南市成立学会的事情,我觉得作为山东大学的老师理应带这个头,于是串联了、山东工业大学、浪潮公司、济南无线电厂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在济南科协的支持和领导下,1984年3月组织成立了“济南微电脑及应用协会 ”(后改名济南计算机学会),满腔热情的参与学会工作。融入到这场信息化潮流中。
那个年代人们对计算机还是相当神秘,因此学会成了后,首先在社会开展了“计算机的扫盲活动”我们组织了会员,义务到各机关和学校去作科普报告,讲计算机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讲什么是信息资源?怎样对它开发和利用?讲信息时代的到来,会将给我们带来那些变化?。这种报告受到普遍的欢迎,从听众热烈的掌声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从中得到价值观的认可,很是兴奋。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迅速发展,简单的科普报告很快就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的要求,这之后,我们又组织组织过学术交流会,计算机专题研讨会,还组织了信息产业企业家沙龙、信息技术学术专题系列讲座等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学会”因此多次被评为“济南市优秀学会”。十几年来,学会经历了多次换届,我从担任秘书长、副理事长,到了第五届当为选理事长。成为在济南计算机学会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成员,我目睹了济南市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普及,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中也得到鼓舞。虽然做学会工作要占用了自己一些时间,但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觉得自己作为科技工作者,在这个计算机大发展年代,应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好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加上有济南市科协的帮助和支持,学会工作一步步了走过来。
2002年我担任了理事长主持学会工作,这时我已经退休,时间上比过去相对充裕一些。很想在学会工作上有所创新。一次我从学生的一个课程设计题目中得到启发,产生了由济南计算机学会组织大学生“软件设计竞赛”的想法。这个创意得到科协商敬工主席的认可和支持。2003年计算机学会在齐鲁软件园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举办了第一届“济南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在大赛期间,“非典”肆虐,受到严重干扰。各个学校都封闭,无法开会和组织活动。但上我们利用了互联网通信的手段。组委会与学校及参赛学生之间保持了联系,最后大赛取得成功,学生设计出非常优秀的软件,超出命题老师和评审专家的想象。老师们受到很大鼓舞,并受到社会好评。通过组织这届竞赛活动,使我们看到了学会的力量。增长了信心,往后,一年一届的继续做了下来,我也全身心的投入到组织这项活动中去,通过实践,学习到很多东西,每年都有所创新,在举办竞赛过程中也对这个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大学生软件设计竞赛,可以构建一种环境和氛围,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按软件企业的要求发展,为企业培养和推荐优秀的学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率的提高。竞赛实际是搭建一个沟通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使学生、学校和软件企业都受益,因此受到普遍欢迎,参加学校和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也成为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品牌。
这些年来,通过参加学会工作,对学会工作也有进一步的体会。,学会工作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做一些社会需要,政府顾及不到或不容易做好的事情。有很大的运作空间和潜在能力。学会做事很灵活,联系人员广,能方便地调动各种因素,还能调动、发挥志愿者作用,可以做到少花钱办大事的效果。济南计算机学会组织的“大学生软件设计竞赛”, 能把学校、企业和学生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企业筹集资金,从学校请到专家,加强了各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相互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使参与者都受益,产生共赢的效果。今后政府改革把转换职能作重要一方面,会把更多的事情转到非政府组织去解决,所以我们今天做的不论成绩及不足都是财富,可以为今后学会的工作提供借鉴,所以我们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做学会工作这二十四年已来,正处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大环境下,在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做学会工作,不仅使我扩大了社会交往,也开拓了我思想境界,退休之前这对我做好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在退休之后,由于学会工作的需要,我要和软件企业、学校老师等许多人士联系,并有机会到各地高校和那里师生进行交流,还受聘几个院校做客座教授,我在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促使我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知识,撰写文章等等。这些,使我感觉到生活很充实,没有脱离社会,在和社会一起进步。
最使我高兴的是组织竞赛,让我结识了许多青年学生,他们充满朝气,年轻有为,和他们在一起也使我变的年轻。许多参赛的学生,他们刻苦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使我看到组织这项活动的意义和希望。每年教师节等一些节日里,我会接到许多学生给我的信件,汇报他们的进步,述说师生的友谊,这都使我感动。
我在学会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济南市科协给于我很高评价和奖励,我深受感动,因此使为想到中国一句老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现在我在品闻玫瑰的芬芳。
2008年3月14日(此文发表在山东大学报2008,3,26 第7期总第1709期)